咨询热线 19136186965

【践行“川农大精神”】乘风破浪勇担当 砥砺奋进谱新篇

发布时间:2020-10-13 11:48:19
点击查看大图

【践行“川农大精神”】乘风破浪勇担当 砥砺奋进谱新篇


                          ——“川农大精神”引领继续教育健康持续发展之路

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继续教育一直是四川农业大学办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和国家政策指引下,在学校高度重视和“川农大精神”的哺育下,我校继续教育事业继承创新、拼搏进取,不断取得新成绩。党的十八大以来更是乘风破浪、开拓前行,学历继续教育从积极拓展办学空间到不断优化结构再到内涵发展,在籍生增长至3.39倍,办学收入增加到2.5倍,非学历继续教育从指令性办班到适应社会需求办学做特色再到服务国家战略创品牌,实现跨越式发展,为学校发展和“双一流”建设、满足社会需求做出了川农大继教人应有的贡献。

困局:问题与挑战

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各项工作进入新常态。继续教育工作也面临着政策、规模、结构、重点等方面的深刻调整。如何适应振奋精神、新时代新要求,推进继续教育内涵式发展,这是学院一直在不断思索、探究和完善的课题。

挑战一:如何确保安全办学、监管到位?前几年,继续教育领域不时爆出违规宣传、群体代考、学历注水等事件,给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声誉带来严重损害。与此同时,多省教育主管部门推进落实监管责任、开展学习中心评估,有的省限制高校只能设三个学习中心,有的省取消省外高校招收专科生等。我校校外学习中心(含奥鹏授权学习中心)在2017年最多时达到几百家、遍布除上海之外的境内30省(自治区、直辖市),如何承担好办学主体责任,杜绝乱宣传、乱承诺、乱收费、中介招生、跨区域招生及考试组织不规范,确保办学安全和质量。

挑战二:如何在招生受限情况下,力保每季的招生数量和质量?除了各省的限制,2016年教育部继续教育专业设置办法出台,网教招生专业受到很大限制,我校招生专业由原有的76个减少到372018年秋开始,全国高校网教协作组提出各校网教单季招生不超过2万人且本专科比例不低于1:1的要求,同时高职高专连年扩招,这些都对我校招生有较大的冲击。如何尽快从做“大”做“强”到做“精”做“优”,不断优化生源结构、提高生源质量,充分发挥继续教育功能,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

挑战三:信息技术迅猛发展,资源建设和支持服务如何跟上质量提升要求?全球信息化浪潮突飞猛进,继续教育领域风起云涌,课件建设质量要求高、网络教育平台运行压力大,MOOC、微课和金课、金专业建设、直播授课、云点播、移动学习、身份认证、人脸识别、在线考试答辩、云阅卷等各种新技术和新要求令人应接不暇。反观我校,设备资源更新速度如何跟上新时代的新要求,如何做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如何提升学生“时时学、处处学”的学习体验,如何更加科学评价学生学习,如何做好百万科次考试组织、提升评卷质量。

挑战四:如何利用有限的人员配置实现精细化服务管理?实现高质量发展必然要求管理服务精细化。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管理着我校网教、成教、自考等学历继续教育和培训、等级考试、职业技能鉴定等非学历继续教育工作。与相近职能规模的兄弟院校相比,我校专职管理人员数量不足一半,但要服务好全国多个学习中心十多万继续教育学生。如何推进治理体系现代化,实现管理服务精细化。

挑战五:非学历继续教育如何服务国家战略、树立品牌?从脱贫帮扶到精准扶贫再到乡村振兴战略是对改革开放以来“三农”工作思路的重新梳理与调整,是党和国家对以往农业农村发展战略的凝练与升华。我校肩负科技支撑、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重大责任。非学历继续教育是被动适应、“找米下锅”,还是主动思考?如何拓展领域、凝练特色、树立品牌、快速发展。

一个个浪头打来,68所试点高校中14所先后退出学历继续教育行列、14停止了高起专招生、更多的学校大幅度压缩了招生规模。对于坚守者,每一项都是严峻的考验!继续教育转型发展,我校怎么办?

破局:创新与发展

创新才有出路,发展才是硬道理。“破局”二字更多体现在“川农大精神”哺育下生动示范的管理服务模式。

机制体制是关键。学院坚持以管理制度建设为根本,以创新学习中心管理体制为主线,以建立健全质量监控体系为支撑,以完善利益分配机制为动力。坚持废改立,修订形成《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管理办法》、《非学历继续教育管理办法》和30多个文件细则,涵盖党建思政、制度建立、队伍建设、合作办学、教学管理、培训评估等全方位各环节,成功构建和应用以管理链为支撑、知识链为核心、教学链为保障、效益链为动力的“四链协同”人才培养模式,充分调动和激发教学学院、省管中心、学习中心(教学点)和教师职工努力干好继续教育事业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创造力。

安全第一是底线。学院始终把安全办学规范管理摆在首位。牢记老院长“火山口”的比喻时刻警醒。校领导坚持参加继续教育工作会,强调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严格执行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各项要求等。学院更是不断强化新建学习中心准入和培训,从严审核异地生和前置学历,仅2017年就审核异地生14185人,其中9385人未录取,把好入口关;推进电话回访、巡考全覆盖、机动巡考和评估制度,综合运用通报、走访、约谈、扣减招生奖、限制招生计划、暂停招生乃至中止协议等措施确保招生安全、考试安全,一旦发现问题苗头,及时处置不过夜。完善进退机制,审慎发展新学习中心,顶住各种压力相继关停自建学习中心近百个,奥鹏授权学习中心逐步调减至42个,不断优化结构和布局。学费收缴方式由学习中心代收、交分成款调整为由学生直接在网上全额缴费再结算,确保了办学资金安全。

一定的规模是基础。20122017年学院抢抓机遇,优化布局,深耕中西部和江浙闽沿海。在面临规模缩减的背景下,学院力争不浪费一个名额,省外异地生、省内异地生大幅减少,本科率从不足30%提升至50%上,生源质量稳步上升。在院党政领导下,招生办2019年新设了网教备选报名系统,今年面对新冠疫情又开通线上实名制报名系统和入学考试人脸识别技术,既实现了精准控制招生规模、调整本专比例,又防止了生源流失。学院2019年着力发展成教,审慎考察增设教学直属班,成教招生录取人数当年实现翻番。

质量把控是核心。切实把质量作为生命线,构建科学有效的质量保障体系。学校组建继续教育教学督导委员会、教学质量监控小组和资源建设委员会,对整个教学环节进行全方位的指导、监控和评估,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和专业建设,激发内生动力;深化教学管理模式改革,积极探索完善学校、省管中心、学习中心“三级管理”体系,推出学习中心(教学点)月考核和评估制度,2019年巡查评估250余个学习中心(教学点),通报15个,约谈8个,停止招生或授权4。不断完善导学、助学、督学,改进考试内容和考核方式,促进深度学习和效果。2019年学校再次启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落实教育部新要求,着重在课程设置、思政课程、实践环节、师资配置等方面进行全面完善,形成《网络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20年版)》。紧跟信息技术发展一手抓自主研发、一手抓购买消化,上线移动学习、人脸识别、云阅卷等新技术,新建新型录播室、每年至少更新60多门网络课程并强化评审、实现课件质量提档升级。严格实行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管理、实行查重制度,严格论文答辩和毕业资格审查,确保毕业生质量,授位率逐年提高。

服务国家战略是宗旨。学校继续教育以“川农大精神”为引领,依托农科特色优势,着力培养学生“三农情怀”、服务西部投身基层意识和服务农业农村发展的能力。截止2020年,我校累计培养继教毕业35万余名,其中西部地区毕业生占44.38%。先后获批农业部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创业培训基地、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四川省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等10余个部省级基地授牌,非学历教育近10培训各类人才3万余名,其中2006年全省万名村支书培训、2019年全省千名优秀农民工村支书示范培训和青年农场主创业孵化形成具有全国影响的培训品牌。在今年疫情期间遴选20特色网络课程免费向社会开放,主动服务决战疫情防控、决胜脱贫攻坚,学院获评“2020中国互联网教育‘停课不停学’突出贡献院校奖”。

奋进:坚守与奉献

在“川农大精神”感召下,在学校党政领导下,院党政班子带领全院教职工,深刻把握继续教育发展规律,牢记为学习中心服务、为学生服务的宗旨,坚守岗位敬业奉献,敢于担当奋发有为。

领导关怀暖人心。为了解决发展中不断出现的难题,学校党政班子及历任主要领导始终高度重视、亲切关怀、热情支持继教工作,通过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工作推进会等指导推进继教事业发展。分管校领导经常深入学院、率领院班子研判形势、直面挑战、致力于体制机制创新,坚守办学方向、严守安全规范底线、不断推进高质量内涵发展。学校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是继教战线信心、智慧和力量的源泉。

党建引领明方向。学院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凝心聚力促发展。以党建引领办学方向,以思想政治工作深化教育引导,持续加强组织和作风建设,深化党风廉政建设保障健康发展。通过党总支例会、党政联席会等严格执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加强学习中心进退、招生、经费、招标、毕业授位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风险防控。在与学习中心交往中秉持“亲、清”原则,严格要求、耐心指导、热情服务、不添麻烦。每年组织主题党日活动、每学期讲党课、每周抓学习。院工会也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发挥着独特作用。学院多次组织党建助学活动,2019年起教工党员捐资12万元资助8名品学兼优的本科贫困新生并落实了联系人,还有2012年省残疾人农技培训班捐助困难学员黄菊花、班主任张山莺带头捐助班上学生等故事,都使学生、学员体会着川农人的温暖。

党政班子勇担当。学院党政班子不负学校重托、牢记使命担当,面对继续教育发展新形势、新挑战、新瓶颈等问题,坚持“安全办学、规范办学、高质量办学”宗旨,集体分析研判、深入调查研究、强化顶层设计、做实布局谋篇,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团结拼搏,建立健全管理体制机制,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统筹继续教育各项工作。形成了爱岗敬业、爱院如家、爱生如亲人的学院文化氛围,凝聚成了一个特别团结、特别能战斗的集体

团结拼搏齐奋斗。在有限的人力资源约束下,精细化服务管理只有通过自身“强筋健骨”,一人多岗、一岗多责、一专多能的人才队伍建设来弥补。院领导率先垂范,真抓实干,教职工比学赶帮,争先恐后。周末和寒暑假也往往是继教人更忙碌的时刻,全院2015年就出差累计70万公里。网教一年4次课程考试,仅2019年就达130余万科次,一次组织命题组卷、组织考试、试卷发收、阅卷登分多达11万多袋50万份重达10吨。工作环环相扣,年复一年。201811月底新公开招标的印刷厂突然提出不能按时完成任务。为保证考试正常进行,全院各科室紧急抽调人手几乎接管印刷车间,连续奋战三昼夜硬是抢了出来!每逢课程考试,总是全院出动,大家肩负巡考、调研等任务走南闯北。而学习中心遍布全国各地,有的巡考地点路途偏远、条件艰苦,甚至还存在社会治安问题,但都没有丝毫抱怨和胆怯,总能克服困难圆满完成任务。

爱岗敬业守初心。陈东带领教务团队敢打能胜、不断优化岗位和职责力争发挥每人专长;她以身作则,上有老人在住院、下有孩子要高考,工作需要说走就走。崔毅负责网教学籍管理的10年来,共办理毕业证书近28万份。为了能让毕业证及时发放到学生手中,他主动放弃了节假日、寒暑假,几乎全年无休。“软件天才”闵小杰把岗位看作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工作积极主动,先后自主研发和改进出许多管理系统和小程序大幅提高管理效率。黄小燕到院后很快独自承担起学费核算、差旅报账、培训收支等财务繁重工作,克服各种困难,自觉加班,从无怨言。令人感动的事例还有很多,有手术未痊愈就忙于工作的张晓泉、丁鹏,有怕影响工作拖到暑假才安排手术的舒敏、马学兵、熊能。还有常年奔波于雅安温江等地、难以兼顾工作与家庭的张宇、魏守海等人。有能力全面、乐于奉献特聘副科级的“老”员工刘奇、唐娅,有服从工作安排、多次调整科室和岗位的杨俊卿等,还有从最初的小白到现在“多面手”的兰洋、张家柠、杨苏航等新同事。

 

“川农大精神”滋养着一代代继教人,也在不同的时代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不变的是引领川农人在追求真理、造福社会的征途上做出更大贡献。十八大以来,学院受到全国高校网教协作组奖9次、省级奖励5次;获校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获校共产党员示范团队1个,两支部先后都获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教职工有5人获校级优秀共产党员,3人次分获2016学校践行“三严三实”优秀干部、2017校扶贫攻坚先进个人和2020年管理和服务先进个人11家联合办学单位获全国优秀校外学习中心等荣誉。荣誉记载着光荣的过去,也昭示着美好的未来。“川农大精神”是我们奋发有为、立德树人、强农兴农的强大动力,值得所有继教人用一生去践行。“爱国敬业、艰苦奋斗、团结拼搏、求实创新”这十六个字不仅镌刻在校园的石头上,更是辐射在学院文化中、烙在每个川农继教人心中的印记,激励着我们甘于奉献、勇于创新、乘风破浪、开拓前行!

(该文系响应学校关于开展“川农大精神”征文活动组织的集体作品,许多同志提供了素材,全体院领导、科室负责人等反复讨论修改、数易其稿,承蒙副校长陈代文审阅,现稿也吸收了宣传部同志的有关润色。执笔:兰洋,审稿:马恒东、舒敏)